在林宇准备县试之前,私塾先生赵谦见他勤奋好学、天赋过人且心怀壮志,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决定为他引荐一位良师。
这位老师便是在当地声名远扬、德高望重且学识渊博的学者刘鸿刘夫子。
刘夫子不仅是当地的大儒,更是皇帝的好友,曾担任所有皇子的老师。他的夫人柳氏,出身名门,知书达理,温柔娴淑,与刘夫子相濡以沫,把家中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。
刘夫子的女儿刘心瑶,才情与容貌俱佳,温婉端庄,已被内定为太子赵逸风的正妻。
当林宇记怀期待与憧憬地来到刘夫子门前,却被告知想要拜师,需先通过一项艰巨的考验。
考验的内容是在短短三日之内,根据给定的主题“民生之艰”写一篇深刻且富有见地的策论。这篇策论既要精准剖析当下百姓生活艰难的现状及深层成因,又要切实可行、详尽具L地提出有效的解决之法。
刘夫子门下的师兄弟们得知此事,聚在庭院的一角热烈地议论纷纷。
大师兄赵启,父亲是朝中的三品大员,母亲也是名门之后。他自小接受严格的家教,饱读诗书,志在仕途,为家族争光。
他思考后说道:“这新来的师弟不知能否通过师傅这严苛的考验。要在如此短暂的三日之内写出这般深刻的策论,实非易事。这不仅需要对民生有敏锐的洞察,还需具备扎实的学识和清晰的逻辑思维。”
二师兄孙明,家中是当地的富商巨贾,从小生活优渥,但却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。
他站在一旁摇摇头说:“是啊,这主题可不是随便就能应付的。不过,若他真有真才实学和过人的悟性,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。说不定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呢。”
而小师兄陈飞,则出身平民家庭,父母皆是朴实的农民,但他凭借自已的努力和对知识的渴望,得到了刘夫子的赏识。
陈飞灵光一闪,得意的说:“哼!咱们且拭目以待吧。希望他能顺利成为我们的师弟,为咱们师门增添新的活力和智慧。”
林宇拿到题目后,丝毫不敢有片刻的懈怠,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且高强度的思考与写作之中。
他不辞辛劳地走访村里的百姓,与他们亲切交谈,深入了解他们生活中的种种困苦与无奈;通时,他废寝忘食地查阅了大量的史书和政论文章,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灵感和经验。
在这三日里,他几乎不眠不休,夜以继日地奋笔疾书。终于,在最后一刻,他完成了这篇饱含心血的策论。
文中,他以犀利的笔触深刻剖析了百姓赋税过重导致生活负担沉重、土地兼并严重使得农民失去土地、天灾应对不力致使粮食减产等导致民生艰难的根源性原因,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,如逐步减轻赋税以减轻百姓负担、严格制定并执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法规、建立一套全面且高效的救灾L系等。
师兄弟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,纷纷围在林宇身边,迫不及待地想先睹为快。
赵启面带微笑,语气亲切地说道:“林师弟,快给我们讲讲你的文章,让我们也提前了解了解,也好学习学习你的独到见解。”
林宇谦逊地低下头,略带羞涩地回答:“大师兄,我这也是尽我所能,绞尽脑汁,不知是否能入师傅的眼,还请师兄们多多指点。”
孙明迫不及待地收起扇子,用扇柄轻敲林宇的肩膀,催促道:“别卖关子啦,快给我们讲讲,我们都等不及了。”
林宇这才缓缓抬起头,清了清嗓子,简要而又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自已的观点和思路。
陈飞认真倾听,不时点头,听完后不禁赞叹道:“林宇,你这想法不仅新颖独到,而且考虑周全,实在是令人佩服啊。”
到了刘夫子评阅的日子,师兄弟们都怀着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围在一旁。
赵启神色紧张,小心翼翼地问道:“师傅,不知林师弟这文章您觉得如何?”
刘夫子神情专注,仔细阅读着策论,良久之后,他捋着胡须,缓缓说道:“林宇这篇策论,见解有一定的深度,对问题的分析也较为透彻。但有些建议在具L实施层面还需进一步斟酌,尚缺些实际操作的细节考量。”
孙明着急地问道:“那师傅,林师弟这算是通过了吗?”
刘夫子沉思片刻,目光深邃地说道:“再给他一日时间,让他对文中的不足之处加以完善和补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