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慈炯想了一会冷静地说道:“用物资换消息不是不可以,但是必须有锦衣卫的人参与,否则一律视为通敌!不知王总督以为如何?”“以后花钱打探消息的事还是交给镇抚司来做吧,平辽大军专注打仗就是。”王永吉婉拒了朱慈炯的建议。朱慈炯看似是让锦衣卫参与监督,实则是把锦衣卫明着安插到军中。这等于在武将眼睛里放沙子。会让武将心里感到十分不爽,进而产生信任危机。朱慈炯也明白这个道理。他只是在按照崇祯的计划一步步实施。现在让锦衣卫垄断了这种事,是为了方便以后打击走私。随着战事的延续,战场的扩大,辽东必然会出现各种形式的走私。尤其是辽东将门的那些人他们表面上是在打仗,实际是在做生意。这种事很难查,也很难抓。但也不是一点办法没有。只要把各种理由和借口提前堵死,走私的风险和难度将大大增加。有些人会因此主动放弃走私。“既然王总督都这么说了,锦衣卫就不客气了。”朱慈炯朝着王永吉微微一笑。“镇抚司最擅长做这种事,交给镇抚司我也放心!”王永吉笑着命人将朱慈炯需要的物资准备齐全。送走朱慈炯后,王永吉立刻召集众将开会,商讨具体的分兵策略。有人觉得平辽大军主力应该待在大凌河堡不动,牵制广宁卫的建奴主力。然后派出一万五千到两万兵马去攻义州。义州的一万蒙古兵绝不是这些明军的对手。等攻下义州后,再进攻广宁。支持这个观点的人有李性忠,袁宗第和刘西尧。有人觉得既然已经查明义州守军的数量,就不必搞那么麻烦。直接分兵就行。主力进攻广宁,剩下的进攻义州。两个战场,两面开花。支持这个观点的将领有吴三桂和高第。还有人觉得应该派出一支侧翼去义州一带牵制,剩下的主力直接进攻广宁。只要拿下广宁,义州守军不战自退。支持这个观点的人最多,有黄得功,刘肇基,贺锦,马世耀,唐通,刘芳亮等人。三个方案都有人支持,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。这件事最后还得由王永吉拍板。经过深思熟虑后,王永吉决定以稳为主。怎么稳?首先要稳住大凌河堡这个桥头堡。只要这里不丢,平辽大军后路就不会被断。所以他决定让主力继续屯兵大凌河堡,分出一支兵马去攻义州。这么做还有另一个原因,那就是义州和大凌河堡都在河水的同一侧,不需要渡河进攻。而要是进攻广宁的话,需要渡过大凌河才行。打定主意后他看向众人,最后将目光落到李性忠,袁宗第和刘西尧身上。既然他们三人支持这个方案,也该由他们出兵执行。确定人选之后,兵马,粮草和各种辎重一起出动。李性忠命李顺祖为先锋,自已为中军,左翼袁宗第,右翼刘西尧。一万七千大军浩浩荡荡杀向义州卫。两地相距不到九十里,双方每天都会派出大量探马侦查敌情。三月初九的傍晚,明军在距离义州四十里的地方扎营。建奴探马连夜将消息送到了义州。义州城的守将是勒克德浑。接到消息时已是后半夜,他一边调兵遣将,一边命人带着消息赶往广宁。义州和广宁直线距离只有九十里,但中间隔一座医巫闾山。蜿蜒崎岖的山路虽然可以通纳小股骑兵通行,但毕竟是山路,骑兵行进速度被大大减缓。等济尔哈朗接到消息已是三月初十的上午。他把手中的密函交给满达海并问道:“礼亲王有什么想法?”满达海密函的内容后放下密函,抬头问:“能有什么想法?当然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!”“不,”济尔哈朗缓缓摇头,“无论是宁远之战和锦州之战过程以及结果,都说明了一个事实。”“什么事实?”“在正面战场和明军硬碰硬,八旗兵很难占据上风。如果想打胜仗,需要放宽视野脱离战局,从整个战略角度分析和用兵。”济尔哈朗说出了一番十分有深意的话。“嗯”满达海皱着眉头想了一会毫无头绪,只能开口询问:“郑亲王想怎么打?”“虚虚实实,螳螂捕蝉黄雀在后!”济尔哈朗带着自信的微笑,说出了心中的计划。在听济尔哈朗计划的时候,满达海先是疑惑不解,然后皱眉思考,最后眉开眼笑。“妙,实在是太妙了!”“还有要补充的吗?要是没有的话就这么办了!”济尔哈朗用询问的语气说道。“没有,郑亲王此计甚妙!”“那就好!”济尔哈朗用最快的速度写完信,命人送往义州。同时连夜调兵遣将,为接下来的战事做准备。三月初十的中午,勒克德浑接到了济尔哈朗的信。他看完信件后立刻下令:“明军不日将至,传令各部把所有粮草辎重全部搬出城,运到大凌河北岸!”由于城中多为蒙古部众,携带的物资相对较少。所以搬运的速度非常之快。在他们搬运物资的同时,明军先锋探马已经出现在城南一带。勒克德浑只是派出小股骑兵驱赶,并未出城列阵迎敌。当天傍晚,明军先锋在城南十里处扎营。次日清晨明军正在列阵时,义州城内忽然燃起了大火。“大火?”李顺祖有些吃惊,“难道城中有百姓举义?”“末将不知,”探马回答。“快派出探马抵近侦查,并把消息送往中军。”中军内。李性忠得到消息后也有些意外,“怎么会突然起火?”袁宗第说道:“这把火应该是建奴自已放的。”李性忠抬起头,“你的意思是建奴不战而退?”“很有可能。”“建奴没道理不战而退啊!”刘西尧十分不解,“义州城内有万余大军,还没开战呢就逃跑,这不是建奴的风格。”就在他们还在猜测的时候,李顺祖送回消息:建奴烧毁城中房屋,损毁了北城墙,东城墙和西城墙,然后弃城而逃!